首页  /   研招宣传  /   贝壳·风采  /   贝壳·学者

贝壳·学者

冯妍卉:啮合革新 轴转未来

    她是学生心目中的“女神”教授,永远带着一股温暖、柔和、坚定、执着的力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教学工作中,她锐意改革,致力于传热传质课程建设,为年年岁岁的学生们谱写春华秋实的知识旋律;科研中,她严谨求实,用不断的耕耘去探索科学的未知世界,只为学为人师,更好履行传道受业解惑之职。她,就是首届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冯妍卉教授。

冯妍卉教授为本科生开设专业基础课“传热传质学”双语课程,改编出版英文教材《Heat Transfer: A Practical Approach》。建设该课程成为“北京市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以及首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传热传质学教学团队2010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冯妍卉教授一直活跃在教育第一线,从事热能工程和工程热物理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宝钢教育优秀教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称号,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执教生涯:教书育人十八载

冯妍卉教授从教十八年,先后为本科生、硕/博研究生主讲了 “传热传质学”、“热能工程进展概论”、“跨尺度输运理论”等课程,并指导本科生生产实习和认识实习。目前,冯妍卉教授指导的研究生有超过40人获工学硕士学位,指导及协助指导近20人获工学博士学位,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

为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需要,冯妍卉教授和其团队师生,一方面把本领域研究前沿和发展动态引入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步入科研的殿堂;另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夯实基础、重视教学,引导教学相长、教研相长,并逐渐成为团队的风格。以此理念为基础, 2010年,以冯妍卉教授为核心成员的 “《传热传质学》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锐意改革: “传热传质学”课程建设取得突出成果

从2002年起,冯妍卉教授在名师的指导下,从课程体系建构到课程内容整合,从教材建设到实验教学设计、从教学模式改革到数字技术利用等全方位地对热能工程专业主干基础课程“传热传质学”进行改革和建设,经多年努力,成果颇丰:“传热传质学”课程2006年荣获“北京市”及“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07年被评为“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6年成为首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传热传质学双语教学策略与实施”项目08年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1) 开展双语教学:遵循“国际化”办学理念,自2002年尝试“双语教学”,采用自己改编的英文教材,结合师生实际英文水平,课堂主要以中文讲解,伴以全英文板书/课件,适当融入英文讲授。作业、考试命题取材于原版英文教材,要求学生用英文答题。2008年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 双语教材建设:参考国外最新出版的权威英文教材,编写英文教材《Heat Transfer: A Practical Approach》,07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教材结合新时代对专业的需求,对传统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调整、取舍、修改和完善;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图示、例题较多,强调思路分析,侧重对方法和结论的归纳、理解、比较,内容精致,富有时代气息。

3) 资源共享建设:冯妍卉教授为主要完成人,研制开发了与传热传质学(双语教学)英文教材配套的多媒体英文课件,并利用现代数字仿真技术,将经典的传热传质过程动态可视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教学效果;与课后网上学习相结合,营造了多元化学习环境。“传热传质学”课程教学资源2013年上传“爱课程”网站(http://www.icourses.edu.cn/),2016年成为首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

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冯妍卉教授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工程意识和独立工作能力。积极鼓励指导本科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竞赛,学以致用,近五年指导学生参加 “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分获一等奖、二等奖各2项。从2012年开始,尝试紧密结合传热传质学课程内容开展研究型教学,组织学生自愿选择感兴趣或热门的传热学专题进行课外学习、调研、研究,并在课堂上开展墙报或口头报告交流形式的研讨。同学们反馈:这种学习方式,提高了主动了解新知识和先进技术的兴趣,培养了自主学习、系统思考、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冯妍卉教授因材施教,为人师表,具有奉献精神,受到学生尊重和喜爱。连续5次在校级 “我爱我师我心目中最优秀的老师”评选活动中荣获“专业课优秀教师”称号,2014年获得“我爱我师”金质奖章。2013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2016年获宝钢教育优秀教师奖,2017年被评为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

追求卓越:科研、教研与教学并重

冯妍卉教授认为科学研究工作是高等教育教学的支撑和深入。一直从事多尺度热过程、能源材料热效应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称号。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热物理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热物理与能源工程学会理事、中国金属学会能源与热工分会秘书长,《热科学与技术》、《燃料与化工》编委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北京市科技计划等。共发表科研期刊论文百余篇。获冶金科学技术特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亚洲热物性国际会议青年学者奖等。

与时俱进:积极投入学科建设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在国家建设等各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北京科技大学最重要的支柱学科之一。冯妍卉教授担任了学院的教学副院长、学科建设的骨干力量,一直致力于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的工作,推动专业实现了由“能源利用”向“能源的开发、转换和利用”的拓展与提升。“发扬特色与拓宽面向相结合的行业院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建设” 项目2012年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4年获得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言传身教:关爱、沟通引航教书育人

身为一个“根红苗正”的北科人,冯妍卉教授对学校的热爱和归属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和本能。虽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学生”,可不变的是年轻的面孔和强大的求知欲。作为师长,面对的是如何传授专业知识、如何育人成才。而作为有着过来人经历的“学长”,冯妍卉教授想得更多的是如何让学生的求学之路、成长之路走得更加平稳与扎实,因而教诲之余也就更多了一份关爱。

“我希望在课堂上能让学生感受到对待专业知识和科研的严谨态度,而课堂之外,我更希望学生能把我当朋友,不论他们遇到的是困惑、挫折还是成功、喜悦,我希望能成为他们倾诉和分享的对象。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全部的知识和仅有的经验为他们的未来引航。”

言传身教也许是最有力量的教育。冯妍卉教授对自身的严苛和坚持不懈的勤勉潜移默化的感染着讲台下的每一个学生,而她对专业的热爱和教育事业的执着更是一种强大的无声号召,鼓舞着每一颗对未来有着探索欲的心逐渐萌芽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