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招宣传  /   贝壳·风采  /   贝壳·学者

贝壳·学者

邱宏: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1989年9月,26岁的邱宏北京科技大学应用物理专业的一位高材生,怀着对未来的美好向往,东渡日本留学。他迫切地期望着学到一些新东西,充实自己,使自己能有更强的后劲为社会做点事情。到日本后,经过一年的语言学习,他进入日本国立电气通信大学做研修生。1991年4月考入该校成为博士研究生,经过顽强的拼搏,于1994年3月获得博士学位。随后,留校任教2年,又于1996年应聘到精工爱普生集团工作。

在精工爱普生集团凭借着自己的刻苦、耐心和实力,邱宏做得越来越好。打印机的研发和生产,是集团的最重要的支柱之一。90年代末,21世纪新型打印机的研发工作在如火如茶地进行着。以邱宏为科研骨干的材料研发小组,对打印头芯片的核心材料进行研发。凭者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正确的科研思想,他带领团队把材料的压电性能提升了1倍,获得了30多项美国、日本和欧洲的专利,为新型打印机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7年曾经研发的新型打印机终于成为产品进入了市场,爱普生的同事们专门给他发来电子邮件报告这一好消息。

依靠自己的深厚的功底、强烈的团队意识和人格魅力,短短的几年内,邱宏在在国际化的大企业精工爱普生集团站稳了脚跟,成为高级的科研和管理骨干和上下瞩目的一位人才。

尽管国外的待遇优厚,各种物质条件优越,但邱宏留学报国的情结一直萦绕在心头。在国外,他愈加感到祖国的亲切、家乡的难忘。为了尽快实现自己的报国梦,1999年11月,邱宏谢绝了日方企业的挽留,携妻儿毅然回到祖国,并选择了去北京科技大学——自己的母校工作。

邱宏选择了到北京科技大学物理系工作。他说:是学校的老师们培养了我,我还是希望回来,这里是我的家,我愿意为她付出青春和热血。

回到学校,邱宏就活跃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他教授物理学的理论课和实验课,参加薄膜材料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量极大,但从无怨言。

邱宏对教学工作非常认真负责,在备课、讲课、答疑、批改作业等各个教学环节上都一丝不苟。准备实验课时,他把所有授课实验都先认真地做一遍,对每台仪器的实验数据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能及时发现实验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给出正确的指导。

在教学中,他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特别是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光学”、“物理效应及应用”、“光电子技术”和“真空技术与薄膜物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他结合自己的科研工作,开展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将基础理论在高新技术中的应用讲授给学生,不仅大大开阔了学生们的眼界,而且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知识和探索自然的兴趣。他认为,在实验教学中,不应只是机械地按照实验讲义所写的内容来完成实验,而应注重培养学生们的科研能力,因此对学生们在实验中提出的问题,他总是让学生在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自己设计,自己动手,通过实验找出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让实验课更贴近当今高新技术发展的前沿,使学生们在大学物理实验中就能学习并掌掘一些高新技术中使用的物理技术,邱宏和他的同事们积极探索、编排了“用光的干涉法测量薄膜厚度”、“用四探针法测量薄膜的电阻率”,“磁性薄膜磁电阻的测量“,“金属薄膜的制备”和“金属薄膜原位生长的动态监测”等实验。这些实验引入了科研开发中使用的物理技术,更新了大学物理实验的内容,使学生更加体会到了学习物理的重要性。上述实验得到了教育部国家工科物理基础课程教学基地验收专家组的高度评价,通过了教育部的成果鉴定。这些新颖的物理教学仪器获得了第三届全国高校物理实验教学仪器评比一等奖,并已在全国30多所高校中使用。

在课堂上,邱宏从不搞“一言堂”。他的课堂气氛永远是宽松的、活跃的、和谐的。一方面讲解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讲解如何将这些理论和知识应用到当今的高新技术领域。学生都觉得学到的知识有用。他告诉学生要勇于思考,大胆创新,不怕出错,积极发言。他鼓励学生改进实验方法,对老师的讲授提出不同的意见。用扫描电镜测纳米级的薄膜厚度是可行的,但不易操作、成本高。邱老师鼓励学生利用光学中学到的干涉法的原理来测,只需一个读数显微镜和钠光灯就可以解决问题。

邱宏总是强调要爱护学生,要创造条件让学生争取早进研究室开展科学研究,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在物理系的大力支持下,邱宏和他的同事们进行了本科生研究型教学的改革试点,在大学三、四年级就根据自愿的原则安排本科生进研究室开始科研工作,在他的研究室里常常看到本科生做科研的身影,他指导的本科生中有21名同学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学术论文。

邱宏在2004年至2010年期间担任应用科学学院的院长、在2010年至2014年期间担任数理学院的院长。在此期间,他和学院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全院教职工一起努力工作,推动了学校理科的发展。无论学院行政管理工作多么繁忙,他始终坚持教学和科研工作,不断开展教学改革,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收获更多的知识和能力。他常说:“老师一定要上课,而且要讲好每节课;作为教师做科研不只是为了探索未知,更重要的是用科研服务教学。”他讲授的3门本科生课程采用了研究型教学的授课模式,在课堂上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根据他自身的研究型教学的实践,提出了在研究型教学的课程中实施5个授课环节:(1)系统学习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环节;(2)科研训练环节;(3)学术讨论环节;(4)教师科研成果报告环节;(5)考核环节。此外,他还长期不懈地把具有清晰物理图像的科研成果转化成为大学一、二、三年级学生的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的内容,使得更多的学生获益;他还总结归纳出了这类实验的5个典型的特征。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多年的努力,邱宏发表了科研论文117篇,教学研究论文27篇。他4次被学生们评为“我爱我师——我心目中最优秀的老师”, 2004年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2008年获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称号,2009年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当问到,邱老师将来还有什么打算时,他笑着答道:教好书、上好课。他还想把自己20多年科研工作中的典型的科研内容精选出来,编成科研案例,为理科的本科生开设一门科研实例分析课程,更好地培养学生。邱老师怀揣着他的教育梦想,努力前行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