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部分专业在不同的培养单位招生情况

2026年我校部分专业在不同的培养单位招生情况

专业代码、名称

培养单位代码、名称

070200 物理学 070 数理学院
120 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
080100 力学 010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070 数理学院
120 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
080200 机械工程 040 机械工程学院
120 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
140 工程技术研究院
160 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080400 仪器科学与技术 050 自动化学院
140 工程技术研究院
160 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030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20 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
130 新金属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
140 工程技术研究院
160 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180 新材料技术研究院
230高精尖学院
240 碳中和研究院
260 前沿交叉科学技术研究院
080600 冶金工程 020 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120 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
140 工程技术研究院
160 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170 绿色低碳钢铁冶金全国重点实验室
240 碳中和研究院
0806J4 储能化学与物理 020 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170 绿色低碳钢铁冶金全国重点实验室
240 碳中和研究院
081100 控制科学与工程 050 自动化学院
120 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
140 工程技术研究院
0812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60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120 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
160 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081400 土木工程 011 未来城市学院
120 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
0871Z1 物流工程 040 机械工程学院
160 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140300 设计学 040 机械工程学院
210 顺德创新学院
085407 仪器仪表工程(专业学位) 050 自动化学院
140 工程技术研究院
160 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210 顺德创新学院
085402 通信工程(含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等)(专业学位) 060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210 顺德创新学院
085406 控制工程(专业学位) 050 自动化学院
055 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
120 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
140 工程技术研究院
210 顺德创新学院
085404 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 055 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
060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120 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
160 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210 顺德创新学院
230 高精尖学院
085501 机械工程 (专业学位) 040 机械工程学院
120 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
140 工程技术研究院
160 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210 顺德创新学院
085601 材料工程(专业学位) 030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20 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
130 新金属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
140 工程技术研究院
160 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180 新材料技术研究院
210 顺德创新学院
230 高精尖学院
240 碳中和研究院
260 前沿交叉科学技术研究院
085603 冶金工程(专业学位) 020 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120 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
140 工程技术研究院
160 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170 绿色低碳钢铁冶金全国重点实验室
240 碳中和研究院
085802 动力工程(专业学位) 015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210 顺德创新学院
085901 土木工程(专业学位) 011 未来城市学院
120 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
210 顺德创新学院
086001 生物技术与工程(专业学位) 080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270 现代农学院